父母最好亲自抚养孩子到三岁-极品下载论坛 - Down512.COM

极品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最好亲自抚养孩子到三岁

[复制链接]


1840

主题

1886

帖子

893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9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9 20:4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3岁前,父母最好亲自抚养孩子,或者保证一到两个固定抚养人;要学会在孩子6岁前对其说‘不’;父母要好好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做好典范。”在2016家庭教育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忠告家长说。

  李玫瑾调查发现,孩子的撒谎、顶撞父母、离家出走、自杀等行为,多发生在12岁至18岁左右,而这些行为、心理问题,大多源于父母的抚养方式。面对那些哭诉孩子身上种种毛病的无助、绝望的父母,李玫瑾常常只能无奈地说,父母意识到问题再行动,为时已晚。

  孩子出生第一年,父母一定要自己带

  “孩子出生后送回了老家,等到了上学的年龄把他接回来。可他跟我们不亲,而且根本不听话。”很多家长向李玫瑾“吐苦水”。

  “青春期出现亲子隔阂的原因在依恋形成期。”李玫瑾表示,1岁前的孩子每当看到熟悉的面孔,得到熟悉抚养人的拥抱、爱抚,情绪会立即安静下来。这种依恋和安全感经常得到满足,婴儿就会愉快、轻松;相反,婴儿就会烦躁不安。

  “许多杀人恶魔冷酷无情的心态,往往源于他们幼年时没有‘心理上的依恋对象’,或是在10岁前后曾失去‘心理依恋对象’。”李玫瑾说,人在生命早期如果长时间没有得到这种依恋的满足,就容易产生不满足感,从而造成烦躁、敏感、神经质等性格障碍。

  “心理依恋对象”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含有感情成分的心理依赖关系,会使儿童自觉自愿地接受抚养人在管教和观念方面的影响。”李玫瑾表示,如果“心理依恋对象”在儿童3岁左右离开,儿童就会出现心理依恋的丧失。即使新的抚养人出现,也难以建立相同的依恋关系。

  李玫瑾建议,3岁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幼儿,应该保证一到两个固定抚养人,不应总在变换照看者。她强调说,不管如何辛苦,父母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初生的前3年,耳边要有不断的爱的唠叨,有助于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早年语言发育背景,也有助于让父母的声音成为孩子熟悉而且依恋的声音。

  孩子早年最重要的模仿人是父母

  人们通常认为,父母教育孩子是通过讲道理。但在李玫瑾看来,孩子在听得懂道理前,就已形成某种看法。“我们有太多的行为是自己也不知道原因的,这就是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李玫瑾认为,人的观念是被幼小时的耳闻目睹决定的。人的观念一旦形成,就会让人出现“不意识就反应”的行为。

  李玫瑾举例说,孩子与母亲一同上街时,乞丐把手伸向母亲要钱,母亲无声地从身上找些零钱给乞丐,孩子长大后也会同样做。相反,如父亲经常打骂家人,母亲经常对邻居破口大骂或对人骄横跋扈,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将来也会有类似行为。

  “孩子会复制抚养者的观念与性格,复制最亲近的人的各种行为方式与态度。”李玫瑾认为,孩子早年最重要的模仿者是母亲,然后是父亲。

  “‘人穷志不短’‘人活脸树活皮’等话语,待孩子成年后,都会成为其做人的观念,甚至他会用这种话语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李玫瑾建议道:“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好好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在家庭中尽显父母的善良与榜样,在谈吐中表现文雅与谨慎,在处理各种意外事务时有理有节。”

  在孩子6岁前要及时说“不”

  当被问及为什么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会自杀时,李玫瑾回答说:“如果孩子只知道你爱他,他就可能利用你的爱威胁你,他并不知道死的真正含义。”

  李玫瑾进一步解释说,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表达不仅仅是无条件给予和百般迁就,“父母的养育之爱要有理性,不要给孩子一种误读的可能,在儿童能够说出自己的要求时,就应该开始对他说‘不’。”

  李玫瑾希望父母在孩子6岁之前能对其说“不”。此时孩子可能会感到痛苦,但最多也仅是哭得气噎。但若等孩子已经有对付父母的各种能力和选择时,可能会以离家出走、服毒自杀或跳楼等方式威胁父母。

  如何对年幼的孩子说“不”呢?李玫瑾指导说,要选择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的时间。一般在3至5岁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进行说“不”的教育。说“不”的环境也要讲究,不要在众人面前对孩子说“不”。

  “初次这样做,孩子可能会继续哭,但这时父母不要打骂孩子,也不要走开,要让他一直感受你不让步的态度。要用行为告诉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对,你再闹我也不会让步,我也不会心疼,我对你的爱是有限度的。”

  “所有的孩子都能感知到父母的反应。从此之后,他不会再如此辛苦地与你闹!然后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李玫瑾建议这种“较量”越早越好。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于父母的财富、知识和事业成功。”李玫瑾强调说,只在于父母在孩子12岁以内的依恋时期对孩子付出了多少辛苦、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多少。(本报记者 刘盾 杨咏梅 实习生 黎鉴远)

  《中国教育报》2016年11月3日第11版

找歌不易,有闲钱的大佬请打赏碎银一二!

×

ღ谢谢ღ 祝您开心快乐、事业有成发大财!

ღ谢谢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own512.COM  

GMT+8, 2024-5-3 10:25 , Processed in 0.120866 second(s), 24 queries .

极品下载 快乐分享

© 2013-2016 Down512.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由热心网友搜集整理提供,所有个人行为言论均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相关责任. 如您发现有侵权行为,请立即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同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