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高考改革与核心素养》-极品下载论坛 - Down512.COM

极品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于涵《高考改革与核心素养》

[复制链接]


1840

主题

1886

帖子

893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9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5 21:4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于涵  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
    各位专家各位教育界的同仁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到今天这样一个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教育论坛。但是夹在两位基础教育大咖当中做这个分享,压力很大。我来自教育部考试中心。还好,可以从各位基础教育专家不太一样的视角也就是高考改革,我们来探讨核心素养问题。
大家知道今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发布了经过3年公关形成的研究成果6大学生核心素养,根据教育部核心素养有3种落实途径,分别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通过教学实践落实和通过教育评价落实。通过教育评价落实,高考自然要一马当先,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高考该怎么落实。高考要发挥指挥棒的正面作用,那么怎样发挥高考作用。核心素养怎样融入高考的话语体系,高考改革又怎样才能有效的推进核心素养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落实,这些都是复杂的问题,也是今天我们试着来共同探讨的问题。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首先,高考改革与核心素养的提出所服务的共同任务,就是立德树人。

其次,解析近几十年当中在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发展两条伟绩之间的变与不变。

最后,探讨如何进行改革帮助核心素养更好的落地落实。

看第一部分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的提出要把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再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一点上,作为教育重要的一个就是高考,与基础教育完全相同的。但在实现方式上,高考有它的独特性。首先高考通过服务选拔来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拔是高考的基本历程,我们不仅要看到高考试题与大学新生质量之间直接密切的关系,更要看到高考对社会对流、社会结构形成、社会长远发展所人才预选和配制作用,我们讨论高考,往往从高考与教育关系出发,事实上从历史的社会的角度来看,高考的影响远不止这些。1977年,在纪年恢复高考20周年时,《人民日报》有这样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民族和国家。”高考的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的恢复,恢复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恢复的更是只是的价值,只是分子的地位,恢复是社会流动的渠道,恢复的是社会的公平。无论是表扬高考批判高考,都于只是相提并论,虽然与国家选拔官吏,一个为高校选择新生,但是两者相同,都是择优录取的选拔性考试,成绩面积人人平等,也是国家统一考试,是民族共同想象和集体记忆的重要因子,两者也都推动了文化教育普及。

所以考试选材自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一部分,今天教育要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们基础教育也提出了要培养核心素养,这种关键时刻更主要将高考的优势发挥好,怎样发挥好?就是保证高考考试的科学公平,保证高考试题正确导向,保证高考试题有较高的信任度,保证良好的区分度,满足了不仅是高校对新生的需求,也有整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高考还通过导向教学来服务,来实现立德树人。除了选拔功能,高考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主渠道特殊地位,对于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教学来说,都体现出应试的作用。因此,高考也就自然被赋予了附加立场,就是导向教学。高考的功能定位内容改革以及命题实施都要给予教育全局,并为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成功推起,发挥关键的导向作用。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效果,我们就是立竿见影。举个例子,高考语文中多了一道古文选择题,但是高考就会花大力气在文言文基本功上,同样在核心素养落地生根阶段,高考可以说是最高效的一种途径。高考的改革,核心素养的提出两者同时为了立德树人,两者的根本目的是高度一致,现在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恢复高考制度近40年时间里,高考改革以及基础教育发展中,变与不变。很多问题自然就变得清晰。

我们现在进入第二个部分:变与不变

关于高考改革的讨论,自恢复高考制度后就没有停止过,高考的改革特别是考试内容的改革总是以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和选拔任务分不开的,所以我们也将这两条轨迹放在同一个施工图中联系来开。整个80年代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中的核心词汇就是双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特点:

一,注重知识,技能往往处于附属地位。

二,强调基础。之所以有价值,不在于高端而在于基础。

三,知识在这个时期是大写的褒义词。

恢复高考后很长一段时间高考考试内容以成熟性知识为主,我们成其为高考1.0版就是知识高考。首先意味着具有基本的文化素养,其次没有放弃学习,这两点对于高校学习至关重要。1978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610万,当年录取的考生人数是40.2万,录取率7%。考察成熟性知识题将足够7%的学生选拔出来,我们来看一下当年的高考试题,都是填空题。一道1978年高考地理试题,在78年高考以后美国的教育界将我们中国的78年的高考大纲试题,与我们1959年的高考大纲试题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的结果是什么?我们78年所有科目的对考生的要求都低于1959年。陈述性考试考察了几年之后,问题就逐渐显露出来而且越来越明显。

教育资源逐步的丰富,考生整体文化水平很高得到了提高,陈述性知识考察已经满足不了选拔热了,也有导致基础教育变质成为应试教育之险。有一个词汇重新出现在基础教育和高考的话语体系中就是“死记硬背。”为什么说重新出现?因为死记硬背是一个老词语,1966年班史上可以看到66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上,有一个意见就只在高考制度出现诸多问题,也成了高考甚至废除高考最大罪状之一。那么高考能否摆脱死记硬背的罪魁?这个问题随着高考的标准化改革得到解决。时间到1985年在分析当时考试模式缺陷和借鉴国外标准化基础上,教育部在广东省开始标准化改革实验,并于1989年全国通用。标准化过程中考试大纲诞生了,1989年首次颁布英语科目的考试说明,也就是当时的考试大纲。这个考试说明还是根据教学大纲确定合理的知识与能力层次要求。至1995年高考所有科目都在考前颁布考试大纲,对考察的知识特别是能力进行建议。所以能力也是在那个阶段开始进入到我们高考话语体系,我们也称之为高考开启了2.0版就是能力的高考。

从标准方面能力进入高考的考察范围,就命题实践而言,命题前面要依据考试大纲制定命题双向新规定,知识与能力两个来分析考试内容,保证知识与能力覆盖的科学合理。从标准命题实践两个层面保证了高考试题对能力考察,命题人员探索真正能够考察能力的事情。同步的是教育界也认真看待双基教学,一方面看到双基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基础扎实。在另一方面看到双基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妨碍学生进一步发展,随着时代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基础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人们对人才有了更高的标准。那么我们看一下这个时期有什么变化。在看这样一道试题,在阅读一篇文章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试题首先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考生需要理解阅读文章的内容。其次考察学生的应用,考生将文章中获得的新知识运用到新的前景当中,单纯对知识实际情况进行考察的是慢慢淡出了考试试卷,但是是否知识就不重要了呢?绝对不是,都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不是对立,而是正相关的,也就是说具备知识越多的人,越有可能胜任某项任务,能力也就越强。反之可悲的是,在基础教育和高考话语体系中,知识和能力成为了对立面,知识被贬低化。

1994年当年参加高考的251万考生,录取考生90万人,录取率当年达到36%,从能力再到素养,无论从教学还是考试,科教兴国落实中,全民国民素质和能力逐步提出来,2001年5月23日颁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改革与发展决定,2001年6月7日教育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教学编写、评估、试题都要体现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纬度目标。高考对当时新课表的落实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考试内容做了相应调整,考试方式社会技巧上也竭尽全力。

再看一道试题,这是一道语文试题,阅读的文章选自欧亨利小说。试题要求考生展现思考的过程,考察了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也考察了考生的评价价值观,这对多方面的要求综合考察,在无意识中考察现在提倡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一个实行的改革,但是真正宣布6大改革核心素养之前,2008年当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有1050万录取了599万,录取率是57%。在高考命题之间中,原有的知识和能力陪同,已经不能涵盖考察的内容,素养的内容和价值的内容进入了考察范围中来,并且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考察评价体系逐渐升级,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考生制度改革意见》,明确提出依据高校选拔要求和选拔标准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落实这章程文件,也是给予这份文件,考试中心提出一体四层四冀评价体系,高考将要进入3.0版时代给予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

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四层四冀,

一体: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四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因为时间所限,不能跟大家深入的分享关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话题。高考评价体系与核心素养的内容不是完全重合,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两者方向和关键点是高度一致,而且再次回到原点。与核心素养提出一样,高考评价体系最终目标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核心素养的提出一样。高考评价体系背后同样是基础教育能够发达和理念的不断进步,是国家需求对人才内涵的不断刷新。核心素养进入高考评价体系,不是突然的硬性的,而是舒缓的任务。

最后进入第三部分,看一下高考改革如何帮助核心素养更好的落实、落地。

核心素养提出后要通过教育评价的落实,首先这里的教育评价,但不止是高考,有学者指出核心素养落地应强调软技能软环境的影响,通过综合素质评价来实现。但毋庸置疑的是高考肯定是对现实的一种落实途径。高考对现行课表落实极大的推动作用。考生处于公立目的,当然我们教学同样是处于教学目标,教学成果,教学成绩的目的。那么都选择了天然通俗易懂的适用性阅读,而放弃了讲究文学类。在个别省份适用类的考生甚至达到95%,而这样的省份在高三备考阶段教学全部放弃了文学人类阅读,并且作为经典分享给其他省份。大学的教师和学者分分感叹,如今的很多大学生不会读小说,更不会写散文。这就是硬性关联,简单落实带来的后果。

我想在我之后报告我们也是著名的基础教育专家窦桂梅校长对看这个更加深刻。而是要在更加巧妙的元戎的体现课标要求的过程中,与课程标准一道帮助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在近几年高考改革中,积极做好理论和技术的储备,不仅是落去核心素养的研究信息,深入研究国外的核心素养的内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提出的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在志向上和我国国家的有共同之处,就是指向21世纪,指向信息社会,面向21世纪也给予信息社会的发展特点,高考改革继续走在路上。我们看到2017年公布的高考大纲以语文为例,就要明确提出要考察信息社会所需要的快速阅读和信息筛选的能力,考察创新性思维。而正在进行的国家试题编码当中明确考察批判性思维理念,将在复杂环境中发现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的能力写入其中。也开发了带有信息时代鲜明特点,复合性文本阅读和交互式,这些都有利于核心素养考察和落地。

最后,我们对今天讨论做一个小结,高考改革和核心素养有共同的国情和教育背景,甚至交织在一起,核心素养被体现在高考改革中,但要避免直接而生硬。欲速则不达,我们将探索如何通过考试特殊渠道,科学选拔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也研究如何通过考试特殊渠道更好的导向基础教育。当然这些都是为我们共同的目标:立德树人。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于主任介绍了高考变与不变,高考是教育改革的一环,其实高考应该讲这些年的改革包括初级高考,现在有一点销声匿迹了。但是我们来看首先由我们的课改,然后才有高考改革,有时候看起来感觉高考慢半拍,有人说高考指挥棒怎么慢了?但是实际上我在想刚才于主任讲硬性关联简单落实,欲速则不达。我们的高考走到了我们教改、课改前面这可能也是有问题的。这里面的关系怎么处理?就是指挥棒什么时候变与不变,刚才于主任也提到了很多考试中心的想法,于主任原来招生班现在考试班,应该讲对基础情况非常了解,好在核心素养和高考目标和方向是一致的,立德树人。而且部门也是一致的都是国家教育部,我想还是应该有信心高考只会让我们基础教育变得更美好。

找歌不易,有闲钱的大佬请打赏碎银一二!

×

ღ谢谢ღ 祝您开心快乐、事业有成发大财!

ღ谢谢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own512.COM  

GMT+8, 2024-5-4 22:52 , Processed in 0.164605 second(s), 24 queries .

极品下载 快乐分享

© 2013-2016 Down512.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由热心网友搜集整理提供,所有个人行为言论均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相关责任. 如您发现有侵权行为,请立即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同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