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课堂改革的六大趋势-极品下载论坛 - Down512.COM

极品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7课堂改革的六大趋势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5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17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7:50: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改革进行理性反思、纠偏,在传承、创新中重新定位,是为了找准坐标,稳健前行。

当前,新课堂实践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共性问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郭元祥指出:许多课堂改革停留于教学时间在多少上的重新分配、教学行为在流程上的简单翻转。但我们应当知道,忽视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缺乏完整的知识处理与转化的教学,无论用什么方法、技术和程序,在本质上都是灌输。

“从课堂学习的现状看,与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相比,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改变的仅仅是学生记忆知识的愉悦程度,并没有体现出对新型学习方式所强调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意识、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视。这种只关注外在形式、忽视其精神实质的学习过程,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体验情感、践行价值观,而仅仅使学生记住了知识、认识了情感、了解了价值观。”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安富海如是说。

与此同时,新课改提出的三维目标在课堂尚未全面消化、落实的前提下,课堂改革又面临着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的更艰巨任务。

为此,笔者认为2017年课堂改革在重塑教学形态、重建学习方式、重构学习内容、重组学习社区、重述学程目标等方面,将呈现六大趋势。

课堂改革新焦点: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在“依据核心素养确定学科核心素养,依据学科核心素养修订课标与重组教材”的顶层设计之下,中小学一线教师要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的路径和方法。

从关注三维目标到追求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张华曾说,要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创造、协作与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一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均成为学生探究的对象和使用的工具,其目的是产生学生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让师生的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对话、互动,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过程;将知识创造过程变成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在教中学、做中学的基础上践行“发现、探究、解决真实问题”的创中学,让小组成为自组织,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让课堂成为学习生长的共同体。

学习方式、学习目标从整齐划一到以生为本的个性化选择。基于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主流,即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理念为主导,通过数字媒体、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课堂要关注学科知识的双层意义,尤其要关注知识的文化意义。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指出: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

借助设计思维重组课堂组织方式。设计思维的使命就是千方百计找出并实施有助于学生更愉悦、更投入、更有成效进行学习的解决方案。这就意味着,在设计思维的框架内,学生学习的愉悦感是所有解决方案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目标。要积极研究云课程、慕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与教育新形态匹配的课堂组织形式:基于项目的主动学习,面向真实的深度学习,基于证据的智慧学习,突破校园的无边界学习。

同时,课堂模式要更加关注学科思想、学科品质这一本质属性,尝试多元开放的无边界课堂。

课堂改革新样态:从生本课堂走向自本课堂

从生本课堂走向自本课堂,是课堂的再一次升级换代。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为主的课堂称之为师本课堂。以先学后“交”、“交”后再教,以学为主、关注教学意义的课堂称之为生本课堂,当然生本课堂本身也在不断丰富、完善、优化、提升。从师本课堂走向生本课堂,是课堂的一次跨越。生本课堂中的“生”,大多指的是班级学生这个群体,即以群体学生为本,以假想化、符号化的抽象学生为本,仍然对每一个性格迥异的鲜活生命关注不够。而自本课堂中的“自”,指的是每一个学生,以每一个学生为本,重心更加下移。从以教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进入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不分彼此的“第三种教学关系”,课堂则实现了促进个性化学习的一种混合式学习。自本课堂有效放大了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学习者的特征,进而使师生进入“新学习时代”。

自本课堂基本结构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在学习目标方面,要在落实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关注学科核心知识结构,关注师生课堂创生知识;在重视认识技能基础上,关注对非认识技能如社会情绪、团队合作、可迁移技能等的挖掘、掌握;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创造、协作与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原来只关注了文本本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在更加关注学生在项目学习、真实情境下的品质和态度,以及它们对完成知识学习、方法感悟、完成任务中的整合统一作用。

在学习内容方面,要致力于用具有挑战性的真实任务情境(从形式上,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仿真)呈现学习内容和任务,将“去情境”的符号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为知识发生、发展的现场,避免过于简化和形式化。关注基于学科和基于生活主题统整的综合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典型的学科实践过程,增强程序和模型意识,形成相应的思维方式、实践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

在学习方式方面,要积极探索项目学习、跨学科主题整合、真实情境的实践活动等课堂模式。

在学习方法方面,要学会实践基于个体的学程学习:基于标准确定目标的自主学习,基于学习路径提供给学生工具、模型和脚手架。每一种知识都应该关注两类结构:基本概念结构与方法程序结构。以结构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某一类知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

在学习评价方面,要借鉴专家意见,根据(跨)学科素养描述不同等级水平,根据水平设计不同类型试题:一是体现真实生活情境的创意与结构化设计,二是涵盖系列推理链和能力,三是形式多样化,体现不同能力的多重组合。

课堂结构新走向:超越传统课型走向结构模块

面对“识记、了解、理解、应用、灵活运用、创新”等不同的知识点要求,面对“封闭性问题、半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等不同的问题类型,面对“事实、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不同的知识类型,面对“合作是为了省时、互助、分享、发现不同、探究多种可能”等不同的合作意图和目标,我们的学生、小组根本没有多元的合作学习方法、技能、策略去应对、去匹配,对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无法说服同伴、无法调解矛盾冲突”等偶发事件束手无策,因此无效、低效合作学习也就不足为怪了。有学者将合作学习分为互助性合作和协同性合作;合作学习又可分为帮助——接受型、协同——接受型、帮助——发现型、协同——发现型学习策略。因此,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形式、策略及学习目标要求没有最佳匹配,遇到合作冲突不能快速有效解决,便是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症结所在。

另一方面,现在有些课改校固定了基本课堂模式;有些课改校要求各学科教师依据学科阶段、性质、特点,一节一节从最原始的知识点设计不同课型的学习流程。出现的问题是,要么套路化,要么普通教师难以驾驭新课型。

我们的思考是,用“内容+方法模块=活动思路”取代传统课型。方法模块是指各学科、各课型都有回忆、总结、概括、分类等理解信息,有归纳、演绎、应用、解决问题等处理信息,有比较、综合、创新等生成信息,若针对每类信息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模块,就可以将课堂内容镶嵌在不同的方法模块中,以活动为纲,课堂就可以实现模块自由组合,简便易行。也就是说,课堂结构是由不同方法模块(嵌入内容)排列组合而成的。原来的课型是以知识内容为明线、方法为暗线,现在的思路是以学习方法、培养思维为明线,以内容、知识为暗线;过去是只注重学科素养目标(学科三维目标),现在是还要借助过程和学习形式,渗透、整合完成社会素养目标,即同一时空完成二类课程目标。总之,从固定学科课型走向依内容任意组合编排的方法模块,会产生课改新意境。

课堂改革新探索:构建学习社区混龄生态群

构建新的学习大小社区是教学改革的一种新探索。学习小社区指的是借鉴国外经验把教室划分成几个功能不一样的区域,一般可分为教师引导的传统讲授式站点、小组合作式站点、视频学习站点等。在每个区域,桌椅和教学用具的摆放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式。例如在视频教学区,每个学生都会对着自己的电脑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而在小组合作区,学生们会分别围坐在几个大圆桌前进行讨论交流。这样的教室布置可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在不同教学形式之间转换,创造了一个自由开放的个性化课堂。

学习大社区指的是由几间教室加上一个公共间构成的混龄生态群,即学校有意创设一种教育生态,让不同年级学生混龄学习、混龄活动。该学习社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同年级构成混龄学习社区,一种是相同学科群构成专业社区。

学校的基本空间单位由单个班级过渡到“班组群”,管理效能得到提升,各种教育关系也随之发生积极的变化——增加混龄交流,构成异质学习共同体。

当然,还存在普通学校实施的类似混龄学习的社区。其形式有:混龄学习,比如让高年级学生一对一教刚入学的低年级新生做广播操,一对一辅导低年级小朋友绘声绘色讲故事、读一本书等。混龄阅读,让不同年龄段孩子同读一种文本,互相分享和交流。混龄活动,比如混龄趣味运动会,参赛的团体项目要求至少有三个年级学生组成混编学生队才能报名参赛;开展交友周活动,要求必须交到三个不同年级的新朋友。混龄生活,比如低中高年级的学生住同一宿舍,让高年级学生教会低年级学生刷牙、叠被、穿衣等生活自理技能,同时帮扶有困难的小学生等。

作为新型学习社区,混龄生态群在认识自己、服务他人、团队合作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富有教育价值的学习环境。

课堂改革新路标:从知识与能力立意走向思维与审美立意

课堂定位从知识、能力立意走向思维、智慧立意。把课堂建构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定位到“改变思维、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核心素养高度,即为改变思维、启迪智慧而教(学)。但我要表达的是,还要继续追问教学本源、教学本真,让思维生长。

课堂要寻找思维停靠点。思维激发、思维品质培养、思维多元表征、思维碰撞等,皆为改变思维手段、工具、目的,终极指向一定是让思维生长。当然,反思、顿悟同样指向让思维生长。

思维生长表现在思维的深度(长)、广度(宽)、厚度(高)单项或多项量与质的增加。课堂要以问题为主轴,借助多元对话互动、反馈、导向性评价,实现对知识的整体和多角度表征;让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让问题中心图式的运用、顿悟的产生,成为思维生长的有效载体。对主干问题的认知,让学生从点状碎片化局部思维到整体系统化思维,从静态单一思维到动态辩证思维,从结果思维到过程思维,从简单思维到复杂思维,从借鉴、传承思维到质疑、批判、创新思维,成为思维生长的有效路经。

课堂不仅仅是改变思维、达成思维的显性结果,还应该指向让思维生长、审美层次提升的终极目标。

课堂改革新支撑:借助学情观察员从“观教”走向“察学”

研究课堂常态的校本教研已走过三个基本阶段:听课评课、观课议课、课堂观察与诊断。

听课评课中的“听”,是指以旁观者身份看教师“教”;“评”,主要指权威者评判一节课的得失。观课议课是成都大学师范学院教授陈大伟率先提出的,“观”的重点是使用观课工具,观察重心向学生表现转移,以学评教;“议”的重点是以此为案例,发现可能性,旨在诊断与发展。课堂观察与诊断经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提出后影响甚广,借助观察量表,让课堂研究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突破。在上述三种样态的基础上,借鉴台湾教师李玉贵设学情观察员的做法,本着简易、可操作、常态化原则,我们提出一种校本教研新形态——借助学情观察员从“观教”走向“察学”。

观课教师首先要改变原来自由观课、自选座位的做法,变成由教研组长分配观课教师以学情观察员身份到各小组,并详细说明学情观察与记录规则及参与、指导小组学习活动注意事项。

一次完整的学情观察与分析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课前教情、学情信息公开会。上课教师向学情观察员通报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学习目标、活动流程、拟采用方法、效果预测,尤其是要介绍学情及小组合作学习状态,给学情观察员发活动案。学情观察员要整体感知教材,在准确把握上课教师意图基础上,提前3分钟到课堂,了解所在小组分工,与学生进行简单沟通。

第二阶段,观课中记录。学情观察员如实记录教师发出指令的有效性、组员学习状态及偶发事件;学情观察员要以课程资源、教师助教身份协助、指导、督察小组合作学习,使其学习效益最大化;学情观察员还要以“上课教师第三只眼睛”的角色,及时将学情悄悄以暗号、手势等形式反馈给上课教师。上课教师要利用好学情观察员的资源,及时借助反馈信息处置、调整、完善自己的预设,让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

第三阶段,信息分享会。在上课教师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学情观察员如实汇报观察记录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在专业人员对共性问题进行专业引领的基础上,所有人员围绕“找出自己教学痛点、描述自己痛点、找到痛点解决方法”写出反思。

课堂上学情瞬息万变,上课教师面对着四五十名性格各异的学生,既要实施教学活动,又要观察学情,因此局部出现“睁眼瞎”不可避免,而设立学情观察员就好像给教师插上了观察学情的第三只眼睛;借助学情观察员现场提供的真实有效信息,更利于课堂的有效生成。上课教师借助学情观察员提供的课堂观察汇总记录及分析,利于课后复盘,利于改进、完善、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观课教师角色发生转变,从旁观者走向亲临者,其观课更加投入、专注;破解了年轻教师议课时不会说或说不到点子上的尴尬;借助教师团队合作,利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课堂改革是一道永远求解的未知方程,课堂改革永远在路上。

找歌不易,有闲钱的大佬请打赏碎银一二!

×

ღ谢谢ღ 祝您开心快乐、事业有成发大财!

ღ谢谢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own512.COM  

GMT+8, 2024-11-1 07:00 , Processed in 0.128660 second(s), 24 queries .

极品下载 快乐分享

© 2013-2016 Down512.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由热心网友搜集整理提供,所有个人行为言论均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相关责任. 如您发现有侵权行为,请立即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同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