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六个维度-极品下载论坛 - Down512.COM

极品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提问的六个维度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5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4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20:4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被否定后,问答式、互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法便应运而生。然而,伴随着新的教法,一些问题也相继产生,比如问答式教法。课堂上,有的教师该问的在问,不该问的也在问;需要学生作答的在问,不需要学生作答的也在问;学生能回答的在问,不能回答的也在问;有价值的在问,没有价值的也在问。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问得杂乱繁琐,无章程,不条理,问得脱离学生实际,问得生硬僵化,了无情趣。有的课堂看起来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但满堂都是“是”“不是”,“好”“不好”,一堂课下来,学生不知所问,不知所学,没有任何印象,根本毫无所得;有的课堂则冷冷清清,静得吓人,问题提得太抽象、太宽泛、过深过难,欠过渡、欠铺垫、欠坡度。学生一头雾水,无所适从,无从作答,只能保持缄默。
其实,课堂提问有可遵循的规律,有可把握的分寸和尺度,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有关课堂提问的“度”的问题。
一、难易度。
提问的难易要适度。问题不能过于直露浅显。太简单的问题就如一碗清水,无滋无味,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好”或“不好”就行。这样,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味,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比如,某教师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提问学生:同学们,文章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呢?月色下的荷塘美不美?这样的问题根本无需思考即可作答。荷叶碧绿、荷花绽放,当然是夏季。田田的荷叶,袅娜的荷花,缕缕清香,一看就美不胜收,压根就不需要问“美不美”。应该问:文章描写了荷塘里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下水流等美景,你能从感官角度、修辞手法、动静虚实等方面具体说说美在何处吗?一些简单而无意义的问题常常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休眠状态,助长了学生懒惰的思维习惯,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思维品质是极其不利的。问题过于艰深,学生无从作答,莫衷一是,就会使他们产生为难情绪、畏惧心理,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抑制学生的求知欲,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郑愁予《错误》中“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一句,是诗眼,也是全诗的难点,如果问“这句话怎么理解”就太宽泛了,学生难以作答。若改为“既然是错误,为什么还美丽?是不是前后矛盾呢?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赏析”,这样,学生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
问题的设计应以“跳起来能摘到桃子”为宜。头顶悬挂着一只诱人的桃子,看得见,闻得到,但又轻易够不着,想得到它,得动一番脑筋,想一些办法,需搭一个架子或往上跳一跳才能摘到。
二、深广度。
“广度”指问题的设计要涵盖面大,被幅面广,涉及文章的重点、难点、精彩点,问题要丰富多彩。“深度”指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档次,要上层面,要有一种感性基础上的理性厚重,应该是思维的升华,思想的深刻。如果只有广度而无深度,问题虽呈扇面辐射,涉及较宽,但给人的感觉是肤浅、表面,不厚实、不深刻;只有深度而无广度,虽然某些问题挖得深,掘得透,上档次,有质量,但给人的感觉是不丰富、不全面。只有深广度有机结合,参差交汇,立体多维,才能使教学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深邃厚重的态势。
郑逸农老师在教授《我的空中楼阁》(《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3期《“非指示性”“非预设性”课例研讨》)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
①本文如果不使用两两相对的诗意语言,效果会怎样?
②本文如果不使用新奇独特的比喻,效果会怎样?
③作者如果在赞颂山间生活的同时大批持批喧闹的城市生活,效果会怎样?
④本文如果是纯粹的客观描写,效果会怎样?
⑤标题如果不用“我的空中楼阁”而用“我的山间小屋”,效果会怎样?
这组问题从“语言美、景观美、生活美、情趣美”等四个方面设问,让学生品味这篇美文的亮点,让学生感悟汉语文字的巨大魅力,感受作者飞扬的激情,感受恬静优美的生活。
这组问题,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四美”基本上涵盖了文章的美点,被幅面大,其中,“生活美”、“情趣美”设问又具有深度,学生真正体味到这两方面的美,对文章就感得深、悟得透了。
三、梯阶度。
指问题的设计要有坡度。要步步相因,环环相扣,层层相递,要遵循从易到难、自简至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一步一个台阶地把问题引向深入,使教学达至高境。“梯阶度”的问题设计,一如登山,路虽不像平地那样平坦、顺畅,但移步换景,且越往高处,风景越美,视野越开阔,所获越多。
我在教学《<宽容>序言》,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
①请用几段话复述课文。
②请用一段话简述课文。
③请用一句话概述课文。
④请用一句词概括课文。
这组问题遵循从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四个问题,逐一递进,层次分明,坡度明显。从复述到概括,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准确提炼文章的重要信息、高度概括文章的感知能力。
课堂教学设计大师余映潮老师在教学《鹤群翔空》时,设计了一组全新的自读方法   ——三句话自读法。
①速续课文,扩写一个句子。
②寻读课文,续写一个句子。
③细读课文,创造一个句子。
这“三个一”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发现探究的平台,让学生一次次走进文本,含英咀华,获取新知。同时,它还按照“速读课文,整体式概括——寻读课文,板块式积累——细读课文,多角度品味”的顺序,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有坡度地递进,充分体现了探索创新的科学理念。
四、针对性。
所提问题,要切近学生的思维习惯、生活经历、情感体验;要紧紧扣住文章的重点、难点、精彩点设问。具有针对性的提问,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汇,是联想与联想的融合,是由冰冷的美丽引发火热思考的最佳契机,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让他们走进文本,身心入境的楔子。
我在教学《失街亭》一文时,就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
①假如你是诸葛亮,你会派马谡防守街亭吗?
②假如你是马谡,街亭失守后,你会怎样做?
③街亭失守,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该责罚吗?
④诸葛亮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是智慧的化身,作者在本文却写他用人有误,指挥失当,假如你是作者,该怎样写?
这是一组换位思考的问题,颇具煽情和挑战意味,且很有针对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在三国方面的一些知识储备和情感体验,让他们走进三国故事,走近三国人物,引发他们的历史情绪,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解读欣赏名著,获得强烈的审美感受。
五、趣味性。
设问不应是生硬、呆板的,而应该鲜活、趣味。问题设计有趣味,学生就兴趣盎然,主动愉快地求知获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被迫进行的学习会遏制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分析完诗的内容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刘兰芝是一个贤惠善良的好媳妇,她的婆婆为什么要赶她出家门呢?
问题一出,学生兴趣盎然。
生1:刘兰芝的能干衬出婆婆的无能,死要面子的婆婆受不了她。
生2:焦母一直和儿子相依为命,情感甚笃,她不愿让媳妇分享这份感情。
生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粗暴的婆婆与文静的媳妇志趣不和,性情不投。
生4: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刘兰芝没有孩子,直接影响到焦家的香火延绵。
生5:焦母相中了邻家之女,她喜新厌旧。
生6:焦母心理变态,见儿子与儿媳感情好,心生嫉妒。
生7:焦母担心儿子沉溺儿女私情,误了灿灿前程。
极具趣味性的提问,大大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发言一下子便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探讨婆媳之间的问题。在这种活跃、热烈的氛围中,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教师一边肯定学生的回答,一边总结订正:同学们都说得不错,都言之有据,言之成理,不过,大家还只是从某一个侧面看问题。诗作通过焦刘的爱情悲剧,肯定和颂扬他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同时,也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对青年的无情摧残。而大家所说焦母的方方面面正好体现了封建家长的专横独断,刁蛮无理。
在愉快、趣味的氛围中,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六、启发性。
就是所设计的问题要抓住要害,切中肯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能一石激起千层浪,能让学生由这一问题而产生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课内到课外的广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富于启发性的设问,科学而机智地创设教学情境,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启发性提问,可以用一组问题将所学的内容进行前后迁移,纵横联系,形成整体把握的教学效果;可以用一串问题将课堂教学的一些环节、要素、板块连缀成线成片,形成系统;可以由一个问题引出对某个项目、专题的辐射式探究。
我在辅导学生以“合作”为话题作文时,启发学生:“合作”的题材非常广泛,可以是人与人间的合作;可以是植物之间的合作;可以是动物之间的合作;可以是动植间的合作,可以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合作。只要写出“合作”带来的成功、和谐、幸福、美好,不合作带来的失败、痛苦就行。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通过充分的联想和想象,拟写出丰富多彩的作文材料:
①丹麦文学家第谷用了30年时间观察行星位置,积累了大量精确可靠的资料,但他不善于理论思维和科学整理,所以不能有重大发现。临死前,第谷将毕生心血换来的资料交给助手开普勒。开普勒运用这些宝贵资料,出色发挥善于深究的特长,发现了行星运行三大定律。
②一位美国教育家来中国考察,挑选了三个少年进行心理实验,她把一个瓶子当作“井”,用三个小球分别代表三个孩子,而每个球的直径刚好等于瓶口直径。她对孩子们讲了游戏规则:你们在井中玩耍,突然井中冒水,你们须在三秒钟内逃离险境。游戏结束,三个少年按年龄大小依次出井。而这一实验在其他国家均告失败。
③一株牵牛花以一棵枯树为支撑、为依托,得以花满枝头,而枯树因牵牛花的点缀而充满生机。
④豆科植物为根瘤菌的繁殖、生存提供有机养料,而根瘤菌把空气中氮转为氮养料供豆科植物生长。
⑤海葵用自己的毒素保护寄居蟹,而寄居蟹则带着附在自己身上的海葵在海底免费旅游。
⑥蚂蚁家族遇到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噼里啪啦的烧焦声中,最外一层蚂蚁不幸殒命,但它们以自己的牺牲,延续了一个种族的生存希望。
……
启发性提问,能在问题纽带的碰撞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火花,能在思维自由驰骋中享受智慧的精彩。

找歌不易,有闲钱的大佬请打赏碎银一二!

×

ღ谢谢ღ 祝您开心快乐、事业有成发大财!

ღ谢谢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own512.COM  

GMT+8, 2024-5-9 17:52 , Processed in 0.182333 second(s), 24 queries .

极品下载 快乐分享

© 2013-2016 Down512.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由热心网友搜集整理提供,所有个人行为言论均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相关责任. 如您发现有侵权行为,请立即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同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