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创作基础十讲-极品下载论坛 - Down512.COM

极品下载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格律诗创作基础十讲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5万

帖子

1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34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 21:0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格律诗创作基础十讲

    一.概述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其独有的神韵,独特的艺术魅力,塑造升华着炎黄子孙的崇高精神境界。中华诗词来源于生活,是通过作者对劳动生活以及世界的认知深感与想象,流露出来再现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它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来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它的韵是以《诗经》为主的先秦两汉韵文的韵。传统音韵学关于古韵的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古韵分部。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诗经》韵字和《说文解字》的谐声偏旁,兼及先秦两汉韵文、重文、异文通假、读若、音训等。

        格律诗 (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是在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四声八病”和“永明声律论”的传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弊端,将其整理修改,出现了更为简便“粘对律”,并由此演化出“平仄律”。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沈全期于唐高宗及武后时期完成的。他们不仅提倡诗歌应讲究声律和对偶,而且提出平仄相粘的规律,即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相对,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要相粘,并把这个规律贯穿全篇。后来经沈全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qiáo)把这些规律运用于七言歌体中,最终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形成了七言律诗的定型。在唐朝格律诗未定型之前,诗人们都是以复古形式在创作。李白以《古风》为标题,作诗五十九首(即:《古风五十九首》)。标志着他对初唐以来复古诗学的一种深化。自李白之后,“古风”一词才流行起来。唐代定型后的格律诗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每首四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每首八句)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每首十句以上)。

      二.押韵

         押韵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如:东(dong)、宫(gong)、红(hong)、空(kong)、雄(xiong)。其实,就是看汉语拚音中的韵母(ong)。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朝的陆法言所写的《切韵》。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零六个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1.《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格律诗只押平声韵,且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那么何谓邻韵?唐宋诗人用韵的情况,平声韵可分为几组,每一组都属于邻韵。1.东、冬;2.支、微、齐;3.鱼、虞:4.佳、灰;5.真、文、元、寒、删、先:6.萧、肴、豪;7.庚、青、蒸;8.覃、盐、咸。按此分类来掌握邻韵,是比较严格、比较正规的。

        2.中华诗词学会于2005年5月颁布 《中华新韵》的韵部划分依据是普通话。标准是同身同韵。所谓“同身同韵”,即是将韵身相同的字,归于同一韵部。平仄区分原则是只分平仄,不辨入声。每个韵部中发音为阴平、阳平的字,即为平声字;发音为上声、去声的字,即为仄声字。不再区分入声字。也就是说入声韵归进仄声。

一、麻 ɑ、iɑ、uɑ二、波 o、e、uo 三、皆 ie üe 四、开 ɑi uai 五、微 ei ui 六、豪 ɑo iɑo

七、尤 ou iu 八、寒 ɑn iɑn uɑn üan 九、文 en in un ün 十、唐 ɑng iɑng uɑng 十一、

庚 eng ing ong iong 十二、齐 i er ü 十三、支 (-i)(零韵母)十四、姑 u

         以上两部韵,《平水韵》与《中华新韵十四韵》略,可任意选一种进行格律诗创作。但在创作中,两种不能混用。

    三. 声调与格律

        1.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可划为四声。古代的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除平声以外,共余三声都是仄声。按现代拼音的四声来确定,即拼音中的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2.格律就是从四声的平仄演化而规定的规则。也就是平仄相对相粘的规律。相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相粘就是:平与平粘起来,仄与仄粘起来。七绝、五绝在二三句开头两字(平平粘平平,仄仄粘仄仄)。七律、五律在二三、四五、六七句开头两字(平平粘平平,仄仄粘仄仄)。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失替就是在一句子中,位于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须交替使用。应该是“平仄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但是,如果出现“平平仄”,或者“仄平平”,这就是失替。格律诗是双句入韵(二四六八尾),单句不入韵(首句入韵除外,即:一二四六八尾)。格律诗的平仄格式,按照每首诗首句的第二个字和尾字之平仄声调可分为四种格式:

(1).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3).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以上四种格式,可演化七绝四种,五绝四种。七律四种,五律四种。总共十六种格律诗基本格式。

   四. 绝句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古绝可用仄韵,不论粘对与平仄。律绝只能用平韵,要求粘对与平仄。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例:五言古绝,或称古风诗。

(唐)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仄平通平仄,平平通仄平。

(“通”表示该字是多音字)

全诗虽然押平韵,但没一句合律的句子,而且前后联不粘,后两句失对,所以它不是格律诗中的绝句。此首格律诗的五绝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平(韵),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律绝句有四种基本格式(包括七绝,五绝):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下面正格形式,将用《平水韵》与《中华新韵》的诗来举例。以便我们掌握两种韵。

七绝:

第一种格式

七绝平起首句入韵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王昌龄《出 塞》

《平水韵》上平 十五删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再例:白永春《老来何苦忆从前?》(新韵)

《中华新韵》八寒ɑn iɑn uɑn üɑn

人生梦里想当年,摆上沧桑再撒盐。

一把心酸挥不尽,老来何苦忆从前?

七绝平起首句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五绝仄起首句入韵。

五绝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卢纶《塞下曲》

《平水韵》 上平 一东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再例:白永春《无奈》(新韵)

《中华新韵》七尤 ou iu(iou)

落叶似轻舟,随风浪里游。

汪洋无处去,恨在水中愁。

第二种格式

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窦巩《南游感兴》

《平水韵》上平 十灰

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再例:白永春《漫步人生》(新韵)

《中华新韵》八寒ɑn Iɑn uɑn üɑn

老酒一杯何寂寞?悠然百步赋诗篇。

红楼梦里观衰败,碧月风中览世间。

七绝平起首句不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平水韵》下平 十一尤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再例:白永春《人间天堂》(新韵)

《中华新韵》十一庚 eng, ing (ieng) , ong (ueng) iong,(üeng)

鸟语穿云静,梯田入画屏。

飞纱飘眼底,山寨丽人行。

第三种格式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

     《平水韵》上平 四支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例:白永春《岁月催人几度歌》(新韵)

《中华新韵》二波、o e uo

曲径池塘泛碧波,幽庭把酒忆蹉跎。

红尘醉笑千杯醒,岁月催人几度歌?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了五绝平起首句入韵。

五绝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王涯《闺人赠远》

《平水韵》上平 十一真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再例:白永春《超度》(新韵)

《中华新韵》九文 en,in (ien),un (un), ün (üen)

观音寺庙深,冷月葬花魂。

静默林孤地,忧歌碧宇存。

注:冷月葬花魂。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的联句:
寒塘渡鹤影,(湘云)

冷月葬花魂。(黛玉)

第四种格式

七绝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平水韵》上平 十一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再例:白永春《元阳山城》(新韵)

《中华新韵》十一庚 eng, ing (ieng) , ong (ueng) iong,(üeng)

一览乾坤八百里,奔来云海啸山城。

闲情雅士登高处,锁定桃源众友惊。

七绝仄起首句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了五绝平起首句入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王勃《山 中》

   《平水韵》上平 五微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

再例:白永春《登田飞月》(新韵)

《中华新韵》十一庚 eng, ing (ieng) , ong (ueng) iong,(üeng)

青山犹未见,云海啸苍峰。

脚踏梯田去,心飞碧玉宫。

   五.律诗

        律诗由八行组成,即:四联。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第一联叫首联(一二句),第二联叫颔联(三四句),第三联叫颈联(五六句),第四联叫尾联(七八句)。按照规定中间两联必对,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律诗的平仄讲究一三五字可不论,二四六字要分明。排律每首十句以上,首尾联不要求对仗,其余各联必须对仗。

    律诗有四种基本格式(包括七律,五律):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七律:

第一种格式

七律平起首句入韵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平水韵》 下 平  一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再例:白永春《别了·元阳》(新韵)

《中华新韵》四开ɑi,uɑi

离京随父幼儿来,弹指挥肩鬓发衰。

一把沧桑谁个晓?三杯老酒我独开。

少年聚友背柴笑,天命寻诗创意徊。

江外梯田游客赞,梦中碧月照君怀。

    七律平起首句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五律仄起首句入韵。

五律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王维《终南山》

  《平水韵》上平 七虞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珠。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再例:白永春《人生越险峰》(新韵)

《中华新韵》十一庚 eng, ing (ieng) , ong (ueng) iong,(üeng)

锁定目标冲,艰难越险峰。

雄师扬笔墨,沙场战烟浓。

娇子十年苦,辛酸一把中。

题名金榜笑,落选再来攻。

第二种格式

七律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杜甫《客至》

     《平水韵》上平 十灰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再例:白永春《驾雾腾云任笔扬》 (新韵)

《中华新韵》十唐 ɑng , iɑng , uɑng

麻雀焉知鸿雁志,少儿怎解老年殇。

辛酸一把塞壶里,苦酒三杯洒院墙。

昔日雄心皆不泄,而今弱胆也能狂。

乘风破浪寻诗去,驾雾腾云任笔扬。

    七律平起首句不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韵)

例如:杜甫《春 望》

《平水韵》下平  十二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再例:白永春《乡间小路》(新韵)

《中华新韵》十唐 ɑng , iɑng , uɑng

明月乡间路,清风醉脸庞。

鸟旋山谷越,鱼跃水波扬。

万顷青松地,千年老树桩。

孤君行古道,银夜美如霜。  

第三种格式

七律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杜甫《登 高》

     《平水韵》上平 十灰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再例:白永春《闭月羞花未上妆》(新韵)

《中华新韵》十唐 ɑng , iɑng , uɑng

闭月羞花未上妆,起身小步慢推窗。

画眉展翅迎春色,紫燕欢歌戏瓦房。

划宇晨钟惊旅客,飘声寺庙诵经长。

沏杯感悟诗思到,敲键回车丽句翔。

    七律仄起首句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五律平起首句入韵。

五律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    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李商隐《晚 晴》

  《平水韵》下平 八庚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再例:白永春《酒之吟》(新韵)

《中华新韵》十唐 ɑng , iɑng , uɑng

松尖碧玉光,把酒话忧伤。

母子哭离恨,夫妻道分扬。

悠悠人海路,漫漫世间苍。

独自漂泊苦,孤心欲断肠。

第四种格式

七律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  杜甫《咏怀古迹》

   《平水韵》下平 四豪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再例:白永春《放飞心情》(新韵)

《中华新韵》十一庚 eng, ing (ieng) , ong (ueng) iong,(üeng)

日跃东方峰锁雾,鸟鸣北壁映桃红。

千丝柳絮随风摆,一院花碟向树耕。

我品青茶君作画,他瞧白鹭你观松。

挥毫洒尽心头悦,把盏欢歌碧月躬。

    七律仄起首句不入韵,每句删去头两字就变成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平平仄仄,〇仄仄平平。(韵)

〇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如:李白《送友人》

《平水韵》下平 八庚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再例:白永春《血泪仇》(新韵)

2014.12.13.公祭日有感

《中华新韵》十唐 ɑng , iɑng , uɑng

笛声飞耳内,历史烙山墙。               

把酒辜魂祭,挥诗笔墨扬。

悲歌环宇宙,泪洒入心房。

不忘中华难,军民苦练强。

    六.律诗的对仗

        格律诗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就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词性必须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如天文、地理、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工对、宽对、邻对、借对、扇面对、错综对、流水对。

    1.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

如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对“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对“白鹭”(禽类名词相对)、“翠”对“青”(颜色名词相对)、“千”对“万”(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

    2.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

    3.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

    4.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 1)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2)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音:紫),又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音:千)。

    5.扇面对: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

    6.错综对: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与“一段”结成对仗,“湘江”与“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

    7.流水对:近体诗对仗的一种。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如:杜甫《闻官司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它们有前后相承接的关系,必须是从四川的巴峡到达巫峡,然后才能再从襄阳到达洛阳,先后的次序不能倒置,而语句的关系上,是下句承接上句,两者构成一个顺承复句,而这两句使用的词语,却构成对仗。这种对仗有如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故称之为“流水对”。

    七. 律诗的拗救

        格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也就是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叫“拗”。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位子将仄声改为平声挽救过来就叫“救”。 对句救出句式的孤平叫“拗救”。

        1.仄平脚句型的拗救,属于孤平拗救。即:五言律句是一拗三救(第三字救第一字)。例如:李白《夜宿山寺》尾联:

        不敢高声语,正格:仄仄平平仄

        恐惊天上人。正格:平平仄仄平 ----改为:仄平平仄平。其中“恐惊天上人”一句中第一字“恐”用了仄声,出现了“拗”,就将第三字改为了平声。即“恐”拗,“天”救。

七言律句是三拗五救(第五字救第三字)。 例如:杜甫《九月五首》(其一)首联:

        重阳独酌杯中酒,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

        抱病起登江上台。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平 ----改为:仄仄仄平平仄平。其中“抱病起登江上台”一句中第三字“起”用了仄声,出现了“拗”,就将第五字改为平声。即“起”拗“江”救。

        2.仄仄脚句型的拗救,属于特拗。即:五言律句是三拗四救(第四字救第三字)。例如:白居易的《草》

野火烧不尽,正格:仄仄平平仄----改为:仄仄平仄仄,
春风吹又生。正格:平平仄仄平----改为:平平平仄平

其中:起句第四个字变成了仄声字,对句第三个字变成平声字,即“吹”救“不”)

七言律句是五拗六救(第六字救第五字)。

    3.平仄脚句型的拗救,属于大拗。即:五言律句必须由对句第三字施救,例如:杜甫《秦济驿送严公四韵》首联:

     远送从此别,正格:仄仄平平仄 ----改为:仄仄平仄仄

     青山空复青。正格:平平仄仄平 ----改为:平平平仄平

其中“远送从此别”中第四字由平声改为了仄声。即“此”拗“空”救。

七言律句必须由对句第五字施救。例如:南宋·陆游《夜泊水村》颈联:

一身报国有万死,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 ----改为:平平仄仄平仄仄。

双鬓向人无再青。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平 ----改为:仄仄平平平仄平

其中“一身报国有万死”一句中第六字“万”用了仄声,出现了“拗”,就将对句“双鬓向人无再青”中第三字改为平声。即“万”拗“无”救。此联,“有、万”二字都拗。下句“向”字拗,“无”字既是本句自救,又是对句相救。

   八. 格律诗的禁忌

      1.孤平:是指除了韵脚的平声字外,诗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

举例:七绝仄起首句入韵中的第一句

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写成:仄仄仄平仄仄平,就叫“孤平”。

    2.三平尾:是指诗句末尾连用三个平声字。

举例:七绝平起首句入韵中的第一句

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写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就叫“三平尾”。

    3.三仄尾:是指诗句末尾连用三个仄声字。

举例:七绝平起首句入韵中的第三句

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写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就叫“三仄尾”。

    4.合掌:一首诗中相邻的两联对仗,句子的结构要避免完全一样。如果结构一样,这种毛病称为“合掌”。如:中华,华夏,就是合掌。

    5.失对:要求一联的上句与下句平仄相反。如果相同了,就是失对。

    6.失粘:要求上联下句与下联上句间对应的字,平仄相同,即为粘,如果不粘,就是失粘。

    7.失替:要求一句内2、4、6字,平仄要交替。没有交替,就是失替。

    8. 四声八病

  (1)四声:

指:平、上、去、入 四声。

  (2)八病:

  (1).平头:五言诗首句和次句的第一或第二字同声。

  (2).上尾:首句与次句的末一字同声。

  (3).蜂腰:一句中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

  (4).鹤膝:第一句和第三句末字同声。

  (5).大韵:同一联中用了和所押的韵同韵部的字。

  (6).小韵:同一联中有同韵部的两个字。

  (7).旁纽:一联有两字叠韵。

  (8).正纽:一联有两字双声。

    9.押韵九戒;

  (1):出韵----出韵俗称落韵,如:押“一东”韵,误押“三江”韵。即为出韵。
  (2):凑韵——所押韵与全句意 义不相连,而勉强凑合者。
  (3):重韵----重复押同一韵脚。也就是韵脚押两个相同的字。

  (4):倒韵---为迁就韵脚,一个词语颠倒而用之者。 如:“新鲜” 颠倒为“鲜新”。

  (5):哑韵----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如:“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

  (6):僻韵----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韵。

  (7):复韵----意义相同之字韵,如六麻韵中之“花、葩、华”,七阳韵中的“芳、香”,十一尤韵中之“忧、愁”等字韵。

  (8):犯韵----犯韵又称冒韵,即不是韵脚处用上同韵之字。

  (9):撞韵:白脚(绝句中的第三句仄尾)与韵脚相同就称为撞韵。

  九.格律诗的章法

    1.立意

    立意是作者的构思设想、写作意图、创作动机,是一首诗的写作角度与确立的文意。就是你要写什么?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有了整体思路,再用赋、比、兴三种手法,按格律诗的起、承、转、合,布局谋篇进行创作。

    2. 赋、比、兴三种手法。

  (1)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2)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用情感流露出来。

  (3)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动机去创作,所以大多在格律诗的起发端。

    3.起、承、转、合。

  (1)起:就是“起头”、“开头”。景起,事起,直抒胸意,比兴寄托,写景,抒情,叙事等等。

  (2)承:就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根据情路、景路、理路,将上下文之间紧紧地联系起来,上下关联,前后呼应。

  (3)转:就是转换,由情转到景,由景转到情,由彼转到此,由此转到彼,由事转到理,由理转到事,由物转到人,由人转到物,或顺势而转,或乘势而上。一首诗中“转”最重要。

  (4)合:就是结尾,结尾往往是诗文的精华之所在,是作者抒发情感、表达志向的重要环节。结尾有两种结法,1.明结;就是通过结尾直抒胸臆,阐明事理,抒发感慨和豪情。2.暗结;暗结则是以事说理,借景抒情,用事件和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给人以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4. 一三五字可不论,二四六字要分明。

    也就是说七律、七绝每句的1.3.5字平仄可不论(可平可仄),2.4.6字平仄必须按规定的格律来创作。五律、五绝只有“一三不论,二四分明”,但是这些不是绝对的。作为每个创作格律诗的作者来说,如果严格按照格律来创作无疑是最好的。这样,既可以炼字也可以炼句。


例如:七律平起首句入韵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      〇仄平平仄仄平。(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      〇平〇仄仄平平。(韵)

    第一句:“〇平〇仄仄平平”如果135不论,就会变成三平尾。(仄)平(仄)仄(平)平平,三平尾是诗之大忌。所以说,135不论不是绝对的。

  十:格律诗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1.  物象:物象是指客观事物。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

    2.    意象:物象通过诗人的情感升华而表现出来的就是意象。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就是自然意象。

    3.    意境: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

例如:其一: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伤感,凄凉的意境。意境是具体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其二: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在这首诗里用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雪、船”等七个意象,从多角度描绘了一副色彩明快、富有生命气息的立体春景图。

    4.虚境:在格律诗创作中,想象之景为虚。也就是用联想、幻想、想象、回忆等思维方式进行的创作。

    5.实境:在格律诗创作中表现的眼前之景为实。实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

例如:《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的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实),疑是银河落九天。(虚)”

综上十讲,即为格律诗创作基础。

找歌不易,有闲钱的大佬请打赏碎银一二!

×

ღ谢谢ღ 祝您开心快乐、事业有成发大财!

ღ谢谢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own512.COM  

GMT+8, 2024-5-9 18:44 , Processed in 0.158722 second(s), 24 queries .

极品下载 快乐分享

© 2013-2016 Down512.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由热心网友搜集整理提供,所有个人行为言论均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相关责任. 如您发现有侵权行为,请立即第一时间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同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